八路军及所属115、120、129师番号的来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经过复杂的政治斗争实现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蒋介石国民政府1937年8月22日,将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此番号抗战前,原是广东地方军阀部队(李济深的旧部),陈济棠曾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下辖三个子师:第五十九师长余汉谋;第六十二师长香翰屏;第六十三师长李杨敬。后因屡有败绩该部番号被蒋介石撤消。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听从白崇禧的建议,将“第八路军”番号给了改编的红军,简称“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

-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地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
- 红军改编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西安行营代主任蒋鼎文、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电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彭正副总司令。李宗仁、白崇禧贺电:“望东指之旌旗,赋同仇而御侮,歼朔方之倭寇,复失地以奏功”。蒋鼎文贺电:“率部抗敌,壁垒新增。行见马肥苜蓿,壮秋塞之军容;酒熟葡萄,励沙场之斗志。扬我国威,挫彼寇焰,河山还我,指顾可期”。
- 115,120,129三个师的番号,原来是东北军的。
- 第115师,师长姚东藩,1933年2月由独立第15师改编,隶属57军。该师主力2个团在1934年7月17日长岭岗战斗,被25军歼5个营,被俘3700余人,缴机枪68挺。
- 第120师,师长常经武,1928年11月由东北预备军缩编成东北陆军第20旅,富占魁任旅长。12月富他调,以黄显声任旅长,1931年3月黄他调,以常经武任旅长,5月改为独立第 20旅,1933年2月改为第120师,隶属57军。
- 第129师,师长周福成,该师原为东北陆军第15旅,旅长梁忠甲。1929年在中苏中东路战争中梁战败被俘,后去职,以王永胜继任旅长。1931年5月改为独立第29旅。1933年2月改为第129师,3月师长由周福成升充,隶属53军。
- 1937年4月东北军各部整编,基本按照2个师整编成1个师的原则,即由4个师12个团的三三制军整编为2个师4个旅8个团的二二制军(惟独以三旅制的105师为基干,扩编出49军)。115、120、129师等部相继撤销,2个月后番号给了新改编的八路军。
● 幽谷清风●
评论